如何細緻地思考工作壓力?
「事情好多做不完,每天都在加班壓力很大」
這是一開始我會想探討壓力的原因,也是很多人面臨的情境。
用理論簡單解構如下:
- 「事情 ⇒ 需求」
- 「做不完 ⇒ 時間資源不足」
- 「每天 ⇒ 已累積一段期間」
先來探討「為什麼需要完成這麼多事情?」
是因為主管交辦?自己放不下心?已答應客戶或廠商?
如果是自己放不下心的問題,那得先清晰地知道為什麼放不下心,我們是擔心會失敗嗎?還是擔心投入的心血沒有回報?
如果是對於事情發展不具備掌控力,那要回頭確認「這些事情能被掌控嗎?」
如果本質上就不能、很難,那目前的操心其實是不符合現實的,加班單純是「讓事情加速發展,獲得掌控提升的感受」。但實際上事情並沒有因為加班而變得更好,只是提早發生而已。
如果你希望事情提早發生,也願意投入資源倒是還好,怕的就是只是為了這個掌控感而加班。
要知道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是透過投入更多資源加速,公司也永遠都會有更多事情要處理。
如果是擔心投入的心血沒有回報,可以回到用兩種想法來思考
- 重塑對於不確定成效事物的認知,讓失敗成為理所當然
- 有控制地投入資源,階段性預期成效
如果是主管交辦、已答應客戶和廠商,我們首先要做的是「把自己抽離」:
「這些事情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對公司重要?還是對我們自己重要?」
「我會因為加班提早完成工作,而獲得額外的獎賞嗎?」
「會獲得更多人的讚許嗎?」
「會影響其他人對你的評價嗎?」
如果只是為了讓事情提早發生,但卻沒有帶來額外的獎勵,那並非我們期待的結果,
如果是公司的需求,那我們得很務實地來看,這些需求的合理性。
例如,公司是否承諾了太多?這些工作到底有哪些可以刪減?
想辦法只做那些最重要的事,透過減少需求,也就可以減少資源的投入,不用再加班。
如果是屬於「公司需求」,那麼身為主管就該控制好「需求-資源投入」,身為員工並不需要為了公司的管理失控而付出代價、滿足公司需求。
所以,當這些做不完的問題是因為管理層失控了,就應該把題目拋回給公司或主管,請他們解決壓力源(需求、掌控感..等),而不是投入資源。
如果是因為自己而造成,那我們可以選擇縮減需求、延長期限,並勇於承擔他人的負面評價。
當然,我們最後仍可能選擇為了更好的聲譽而選擇加班,那要回過頭來思考這樣職場信用,是不是值得投入這麼多的加班時間?
也只有當預期的回報確定性更高、有足夠意義時,我們才會真的認同加班,工作壓力也才得以減輕。

上述這些「主觀認知」的理解、重塑,對於壓力管理而言的重要性,我認為並不亞於管理能力、技術能力的調整。
當我們擁有更清晰的價值觀,就不會錯估地讓自己認為每件事情都非常重要,被迫陷入壓力情境。
透過不和他人比較、以追求進步的角度思考事情、讓自己不追求完美主義。
即便客觀的需求與資源狀態都沒改變,也可以非常主觀地感受到需求並沒有那麼強烈,擁有的資源、對事情的掌握已經是可接受、足夠的程度了,工作壓力也就會降低許多。
後記
由於重新設定了許多工作與生活目標,漸漸意識到「壓力」對我的影響並不小,其實我已經無意識地進入到相對高壓的狀態,因此即便有很多設計精良的管理方法,仍覺得有心無力、壓力很大。
過往對於舒壓的方案,更多在壓力發生後,如何透過旅遊、冥想、運動,來達到舒緩放鬆,但實際上回到工作狀態、生活目標的達成時,仍然會回到壓力狀態。
在讀了一些有關於壓力的文章書籍後,發現壓力管理其實可以很科學、務實。從需求的釐清、重塑、減少,一直到日常對於管理方法設計、自我激勵等等,確實有一些技巧可以有效降低工作壓力。
最後,因為這個議題實在很有趣,也就形成了這麼長的文章,如果你也喜歡這種從心理學、科學研究出發的管理觀點,也歡迎給我反饋,希望這些工作壓力管理方法,能對你有幫助,我們下次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