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創業隨想

Kevin Wu

幾天前的晚上,我一時興起去附近的夜市晃晃,或許是近來看了許多創業、管理經營相關的書和文章,造就了那天命運的相逢。

夜市裡當然是看到什麼好吃的就開始排隊,想喝什麼就隨手買一杯,晃呀晃地到了夜市的終點,當時真的吃得很飽,很久沒出現的肚子都出來跟我一起在夜市晃晃。

突然有位身材微微豐腴,皮膚黝黑的先生端著白色的盤子,上面放著插著牙籤的肉塊,有幾塊上面鋪了起司,有些則是抹上特別的醬料,說是要請我試吃看看,但當時我真的太撐了,就不好意思地點了頭,瞥了一眼他的店,就繼續向前走,但才走一兩步,總覺得哪裡不對勁,我的直覺引領我回過頭,拿起肉塊吃了下去,對那位先生微笑了一下,繼續往夜市的盡頭邁步,開始回想店面的樣子。

不同於其他夜市攤子,那裏非常新穎,看起來像剛裝潢不久,店面的布置也不太一樣,有著蘋果紅與純白色的板子,和一個英文的商標,乾淨俐落的玻璃小櫃子,裡面放著番茄、洋蔥等等的佐料,像個西式的早餐推車。雖然單獨看十分漂亮,但在夜市裡面,實在非常突兀。並不是因為夜市十分髒亂,那裏其實還算乾淨舒適,但就是格格不入,就像在賣運動休閒、童裝的兩條走道中,突然出現高級珠寶店一樣,會引人注目,但卻讓人想遠離。

出於好奇和我奇特的直覺,我覺得一定要告訴他,這樣的店很奇怪,而他的產品只有兩項,是漢堡和蔥油餅,更讓我十分納悶。

於是我走向前,跟他說給我來份漢堡,之後才發現,他的漢堡排大概是三到四層大麥克的牛肉疊起來的厚度,扎實地放到漢堡裡面。我開始跟他閒聊,一開始問他,是不是自己新開的店,果然一說就中,他是今天才到這裡擺攤,也是第一次做生意,我正是他第一位客人!

他大概跟我介紹了自己的背景,之前是在連鎖超市做貨物相關的擺放、搬運等的工作,深怕自己年紀輕輕,才二十幾歲就定在那個位階,於是就想要出來擺攤,做自己喜歡吃的漢堡和蔥油餅,希望能多學學其他風味的漢堡並且已經報名,未來可能還會做義大利麵等等,但因為自己蠻懶的,不想到處跑擺攤,就選離家近的夜市,繳了三個月的租金就開始嘗試了。

我開始跟他說我覺得他的店面很特別、牛肉也很好吃,但真心覺得在夜市之中會顯得突兀,希望他能離開這裡,當然原因不只如此。

首先,他的產品只有兩項,一個是漢堡一個是蔥油餅,的確是在夜市中比較少看到的品項,也許是個新市場,但另一個想法是,大家到夜市來,會想要吃這些嗎?這樣的客人到底存不存在?

另一方面,他的超厚漢堡排是店裡的特色,但在夜市之中卻是致命傷,從我跟他聊天一直到他煎好、製作完,大概花了20分鐘左右。應該是沒有人會為了一個新出現的漢堡排,甘願在那邊等如此久的時間,即便是初次嘗試,說真的也因為等太久,而不會想再吃一次(沒有好吃到值得那麼長的時間的感覺)。再來,他的一個漢堡售價110元,完全超乎我的想像,價格十分高昂,再多一點錢,就可以在夜市吃飽喝足了!

在這過程中,跟他邊聊也給了些建議,希望多少能給他一點想法,因為看起來他並沒有對他的新事業有太多的規劃,可能也沒有足夠的討論、朋友的支持等等。

我給他的想法是:多去測試產品的顧客以及其消費情境。

這樣特別的產品是要賣給誰?除了較厚牛排,我真沒吃過那麼厚的漢堡排,但是這樣的新產品,到底是針對什麼樣的客人?他們這些人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會去購買,要花大概15~20分鐘的時間製作、美味、高價位的漢堡?

這個答案其實並不容易找,因為這樣一個獨立製作的產品,最難改變的就是成本、時間、數量,他不能像許多炸雞排、煎蔥油餅、烤肉那樣大量的製作,一方面因為它太大了,另一方面會影響到它的美味。而我認為,一定要改變產品,不然就是積極地去尋找顧客。

改變產品我想大概可以把肉片變薄,並不是說要他捨去店裡的特色,而是希望他能在創業初期,趕緊獲利,找到他的客人,或許將製作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,他可以先測試風味、口感、產品類型等等,是不是能符合當地的客人,也在其間觀察那些人們會來找他購買,還是說根本就沒有什麼人?

透過初期不斷改變產品、地點、客戶種類,可以漸漸塑造出他真正可以獲利的點,而不是為了堅持既有的產品而餓死街頭,這對於新產品、新創業者真的是很重要的議題。

再來是改變地點。因為它已經投入自己的全在這個攤子了,我相信早上、下午的時間,他都還是可以在其他地方做生意,像這種高單價、需要時間製作的產品,或許可以鎖定在有高消費能力、本來就時常在某地域等待的客人。或許是平日有錢有閒,會帶孩子到公園散步的父母,家長可能嘴饞,又可以給小孩子吃。

又或者在附近沒有什麼便當店,但街道適合擺攤的商業大樓附近,去滿足上班族中午想出來覓食的慾望,也可能是某個看夜景的點,男女都有時間久坐、等待,也願意花錢欣賞風景和吃美食。

去找到適合的顧客,找出他們的消費情境,先用類似但可以改變的產品測試,再來開始做原本要做的超厚漢堡排,創造新的市場。

之後我仍然繼續思考像這樣的創業者,這樣的人究竟在夜市裡有多少?台灣有那麼多的夜市,是不是都有許多不加思索就來擺攤的青年?除了漢堡,還有擺衣服、賣飲料等各種攤子,他們可能有些是用租的,用自己的積蓄去批貨,但最後到底能不能生存甚至擴大營業都是未知數,這種情況真的十分令人擔憂。

在幾個禮拜前,也剛好有認識的朋友開始擺攤,他付冰淇淋攤的加盟金後,自己拉著推車到夜市,租金一個月的成本就十分高昂,而且只能固定時間擺,後來到了比較沒有法律管制的地方,就要付店家費用,讓自己可以在門口擺,就這樣到處晃到處晃,看看哪邊的生意比較好就在哪邊定下來。

我想許多嘗試的確需要去執行,但像這種沒有建立一個好的商業邏輯的情況下,就冒然地在市場間遊走,也不知道當營運比較好或是比較差時的備案、改善方法、拓展計劃,根本幾乎不太可能有良好的營運,看這夜市之中一攤換一攤,就大概知道很多都已經撐不下去了,但仍然會有需多人很衝動地嘗試這件事情,更讓人不勝唏噓。

但其實在這樣的悲觀想法之後,又突然出現新的想法,許多老街之中都會有名產,像幾天前到了金山老街,那裏最有名的鴨肉店一家開一家,才幾年沒去,原本只有一兩間店鋪,就因為位子不夠坐,拓展到了五六個點,但我粗淺地認為,他們也沒有所謂的商業模式、市場調查、行銷手法可言,店裡的動線十分亂,店員也沒有良好的服務態度,基本上就是沒有教育訓練、事前規劃、裝潢布置的店,但是這樣的店卻可以一天賣的比一天好,展店也是一家接一家,假日照常人滿為患。

我只能說這真的也算是很有趣的現象,現在的創業家、大公司,有的極力在思考他們的事業理論與未來規劃,有的一時衝動或隨遇而安,有的則是無意插柳,但在結果上卻有那麼懸殊的差距。

有時我們所認同的邏輯在市場上不見得有用,我們看輕的創意卻出乎意料地受讚賞,我們鄙視的莽撞,卻又在某個時刻迸出火花,我想許多創業或多或少都存在緣分、運氣吧!

但當然,這些人最值得讚賞的,永遠都是開始的勇氣、純粹的執行力,以及浪漫的夢想,即便事前的理論有許多執行上的未知數,但這些精神,都確實是值得我們學習創業的精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