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省時間,真的一樣嗎?

不同角色在跨部門合作中對於節省時間的看法各異:成員關心工作效率,主管重視流程順暢,老闆則關注最終結果。優化流程前應先聽取各方意見,以明確優化目標。

Kevin Wu

前陣子,我們部門在跨部門合作上遇到些麻煩。有成員反映,處理某些案子時,資訊常常不清楚、時間也拖延,甚至更新都跟不上進度。

於是我們開了幾場會議,然後發現…不同角色看到的問題其實相當不同。


👥 成員在意什麼?

一開始,成員們提到最想要的是:

  • 其他部門能提供更清楚的資訊,才方便後續作業
  • 確認每個資訊填寫的必要性,以避免不必要的作業時間
  • 減少重複建單,因為處理相同資料是很大的時間浪費

主管更在意什麼?

主管關心的是:

  • 希望能清楚盤點案件分類,以利補充人力與規劃排程
  • 更在意流程的順暢度,讓需求與產出能夠平衡
  • 各單位的重點 KPI 能夠順利達標、產生成果

那麼,老闆怎麼想?

老闆通常更在意的是:

  • 案件的核心重點在於:「從接收到完成」這段期間是否能縮短並精實

「省時間」的定義,其實不同

每個人在過程中,都期待著「省時間」,但背後其實大不相同:

  • 成員:在乎的是工作量的分配與任務處理效率,避免疲於奔命
  • 主管:看重的是部門整體完成度、跨部門協作的流暢與平衡
  • 老闆:最終關注的是結果:這件事能否更快完成?

小結:先對齊定義,再談優化

所以,當公司想要流程優化、想「省時間」時,真的有統一的答案嗎?

也許,在繪製流程圖、建立工作項目以前,真正該做的第一步是

👉 把相關人員找來,聽聽大家的視角,對齊「省時間」的定義與目標

這樣,才能讓後續的優化措施,真正對症下藥,產生實質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