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省時間更精準!3 種時間有何不同?

不同角色對時間的關注點各異:老闆重視交付時間,主管關注總處理時間和產能,成員則注重加工時間和工作量。有效的時間管理需從這些不同視角出發,確定優化的重點。

Kevin Wu

上一回我們談到,省時間有多種角度。這次,我們深入了解如何更細緻地描述時間,讓我們更清楚在哪裡著手優化!


💼 老闆關注:交付時間(Lead Time)

對老闆而言,交付時間 是從案件產生到完成的整體週期

📌 例如:

  • 從顧客下單 → 收到產品
  • 異常問題產生 → 問題解決

👉 如果 Lead Time 太長,顧客體驗就會下降。因此老闆在意的是整體流程是否快速完成,以最終交付成果為衡量標準。


👔 主管關注:總處理時間(Throughput Time)+ 產能(Capacity)

主管的視角關注整體流程的運作與產能分配:

  • 是否能在時限內,完成多項任務
  • 如何調度人力,使部門產出穩定並可交接給下一單位

📌 例如:

  • 收到設計需求 → 確定設計版本:需 3 天
  • 收到維修需求 → 維修完成:需 7 天

👉 若 Throughput Time 偏長,主管會考慮是否需調整人力或資源配置,以提升整體處理能力


👩‍💻 成員關注:加工時間(Processing Time)+ 工作量(Workload)

成員最關心的是自己實際動手執行任務的時間,也就是直接產出價值的那段時間。

📌 例如:

  • 完成一個設計需 3 小時
  • 產出一份訂單分析需 3 小時
  • 撰寫一篇文案需 4 小時

相對的,成員最希望能優化耗時但無附加價值的重複作業

  • 完成任務後還需手動填寫交接文件
  • 清除錯誤或重複的訂單
  • 為了確認資訊而多次開會

此外,工作量的負荷也是他們關心的重點,避免在有限時間內被分配過多任務。


🚀 小結:從視角出發,才能真正「省時間」

每個角色的「時間重點」不同:

  • 老闆:交付成果的整體速度
  • 主管:整體流程運作與人力平衡
  • 成員:實際執行任務的效率與負荷

👉 想要優化流程、真正「省時間」,第一步不是馬上精簡步驟,而是:

釐清:我們到底想省哪一段時間?

這樣,才能清楚劃定專案範圍,做出剛剛好的優化,真正提升效率與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