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程管理 建立新流程時,專案範為要到什麼程度? 測試、落地和驗收是流程型專案的三個關鍵階段,分別確保設計可行、將流程融入日常運作以及評估實際效果。良好的管理這三個階段能夠提升專案成功率和長期效益。 Nov 11, 2024 — Kevin Wu 建立新流程時,專案範為要到什麼程度? 作為小團隊需要快狠準,但有時也需要完整、正確、穩定!🧪 測試:驗證設計的可行性測試是將設計好的流程,在受控環境中進行試運行,以發現潛在問題並進行修正。在這個階段,著重於:驗證修正:確認流程是否能按預期銜接,針對錯誤不順進行修正。使用反饋:收集相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。成效預期:針對完成流程所需的資源、達成效果進行評估✅ 良好測試的好處團隊曾有一個 Case,想把外包的項目轉到內部,但由於改動範圍大、涉及合約、資源調配,因此我們特別把測試結果當作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作為觀察點,將測試過程、效果、未來預期都整理出來。經過正式的主管共同會議後,才決議是否放更多的資源推進,做到了良好的風險控制。❌ 只到測試的問題在首次設計資產流程時,團隊在完成表單測試之後,就直接將表單和相關流程公告,請相關單位和人員配合。但由於沒能真的在工作環境中驗證,也沒有驗收督導,一段時間後就變得混亂,導致表單內容經常出錯,或人員未按流程執行卻被視為完成,造成小問題不斷累積。🚀 落地:將流程融入日常運作落地是將經過測試的流程正式推廣至全體人員,並融入日常工作中。這個階段的關鍵在於:培訓教育:確保所有相關人員理解並熟悉新流程。文化培養:培育員工主動遵守流程的意願和習慣。資源支持: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環境,讓流程順利實施。✅ 良好落地的好處最近我們的新流程,主要聚焦在給予客戶良好、即時的回應。這次的落地包含了把過往的客戶訊息進行分類、替分類建立回應原則、模擬文案,也進行了教育訓練與溝通。當真的開始執行時,確實也有一些例外狀況,或是人員在判斷分類上的失誤。在早期我會去看每一則回覆,把我認為不符方向的內容挑出來和成員討論。大約經過 2 週的溝通,幾乎就挑不出問題了!即便當初的流程設計、文案範例都沒有改變,但適當的落地指導,也能確保品質大幅提升。❌ 只到落地的問題在早期做服務人員的流程新建時,我比較習慣只做到落地的程度,讓成員確實可以協助客戶,也有能力與習慣按照要求完成任務。但確實也會在例行會議、績效考核時發現問題,例如工作量暴增導致無法準時完成、遺漏未被發現、為了趕時間而跳過步驟,造成「能力可以做到,但事實卻沒做到」的情況。當我們只關注執行與立即性的成果,較少關注長期、動態的 KPI,就比較容易出現這類缺失。✅ 驗收:評估流程的實際效果驗收是對已落地的流程進行全面評估,確認其是否達到預期目標。驗收的重點包括:績效評估:檢視流程的效率和效果。持續改進: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優化,讓它能適應一定程度的變化性。長期監控:建立監督機制,確保流程持續運作。良好的驗收與建立指標,通常是流程專案的終點,能使其穩定運行一段時間,執行人員也會有更清晰的目標、明確衡量品質的能力與機制。當然,並不是每個流程都必須走到驗收這一步。畢竟專案期程會比較長、花費人力也相對多。如果只是針對小幅度改動或短期執行的流程,我認為不必進行完整驗收。但當流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,且會持續數個月,建議還是應該要有適當的驗收機制,才能確保長期的投入是有成效的。
建立新流程時,專案範為要到什麼程度?
測試、落地和驗收是流程型專案的三個關鍵階段,分別確保設計可行、將流程融入日常運作以及評估實際效果。良好的管理這三個階段能夠提升專案成功率和長期效益。
— Kevin Wu
建立新流程時,專案範為要到什麼程度?
作為小團隊需要快狠準,但有時也需要完整、正確、穩定!
🧪 測試:驗證設計的可行性
測試是將設計好的流程,在受控環境中進行試運行,以發現潛在問題並進行修正。在這個階段,著重於:
✅ 良好測試的好處
團隊曾有一個 Case,想把外包的項目轉到內部,但由於改動範圍大、涉及合約、資源調配,因此我們特別把測試結果當作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作為觀察點,將測試過程、效果、未來預期都整理出來。經過正式的主管共同會議後,才決議是否放更多的資源推進,做到了良好的風險控制。
❌ 只到測試的問題
在首次設計資產流程時,團隊在完成表單測試之後,就直接將表單和相關流程公告,請相關單位和人員配合。但由於沒能真的在工作環境中驗證,也沒有驗收督導,一段時間後就變得混亂,導致表單內容經常出錯,或人員未按流程執行卻被視為完成,造成小問題不斷累積。
🚀 落地:將流程融入日常運作
落地是將經過測試的流程正式推廣至全體人員,並融入日常工作中。這個階段的關鍵在於:
✅ 良好落地的好處
最近我們的新流程,主要聚焦在給予客戶良好、即時的回應。這次的落地包含了把過往的客戶訊息進行分類、替分類建立回應原則、模擬文案,也進行了教育訓練與溝通。
當真的開始執行時,確實也有一些例外狀況,或是人員在判斷分類上的失誤。在早期我會去看每一則回覆,把我認為不符方向的內容挑出來和成員討論。大約經過 2 週的溝通,幾乎就挑不出問題了!即便當初的流程設計、文案範例都沒有改變,但適當的落地指導,也能確保品質大幅提升。
❌ 只到落地的問題
在早期做服務人員的流程新建時,我比較習慣只做到落地的程度,讓成員確實可以協助客戶,也有能力與習慣按照要求完成任務。但確實也會在例行會議、績效考核時發現問題,例如工作量暴增導致無法準時完成、遺漏未被發現、為了趕時間而跳過步驟,造成「能力可以做到,但事實卻沒做到」的情況。
當我們只關注執行與立即性的成果,較少關注長期、動態的 KPI,就比較容易出現這類缺失。
✅ 驗收:評估流程的實際效果
驗收是對已落地的流程進行全面評估,確認其是否達到預期目標。驗收的重點包括:
良好的驗收與建立指標,通常是流程專案的終點,能使其穩定運行一段時間,執行人員也會有更清晰的目標、明確衡量品質的能力與機制。
當然,並不是每個流程都必須走到驗收這一步。畢竟專案期程會比較長、花費人力也相對多。如果只是針對小幅度改動或短期執行的流程,我認為不必進行完整驗收。
但當流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,且會持續數個月,建議還是應該要有適當的驗收機制,才能確保長期的投入是有成效的。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