價格與薪資的社會責任 Aug 28, 2016 — Kevin Wu 價格與薪資的社會責任 這次我想談談"價格"它在評量"人"的時候,是否能夠達到平衡效率產出及更多的社會責任。當我們開始用錢、薪水、分潤來給付給員工、股東時,大概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待,第一就是給予符合人們產出、能力的報酬,第二就是給予市場供需、合乎成本的錢,不論他們是否為變動、不穩定、過多或少、不符合效率等等,事實上就是概括了企業或是市場認定人們價值的原則。但是這樣的價格衡量,是否為適當?物價的膨脹與緊縮會導致經濟危機,薪資的給付會導致勞資衝突,我們政府試著用貨幣、政策等工具來調整物價,讓他呈現應有的市場機制,也用法律,來保障人們的薪水,但當我們可以接受物價的起伏,最終可以利用市場機制來淘汰不良、激發進步,我們能不能接受薪資的起伏來衡量人們?很明顯的,現在的社會似乎無法接受,導致政府也必續做點什麼來干預工資的訂定,那麼工資存在的意義是否仍然存在?它是不是仍然可以向一般產品一樣,當市場給予正面評價,產品將會熱賣,隨著價格提高,得到利潤,再來增加產出,而後又回饋到社會,達到一個適當的產出平衡,人們是否也可以依據自己的價格,來調整自己的性能?另一方面,人不像產品,人們有家庭、責任、成就感、情緒等等多樣的元,那價格是否能夠反映出這一方面,是否可以讓人在市場中,發展出他們應有的貢獻,同時也獲得他們應得的權力、報酬、成就感?我想要看出最終價格可能影響的結果,要先將三個面向納入考慮:企業、政府、社會,企業希望賺取利潤、降低成本,政府希望穩定社會、獲得權力,社會希望得到地位、滿足基本需求,而大家所追求的看似有些衝突。企業將員工的薪水當作成本而希望其降低,而員工希望得到高薪來增加其地位或滿足需求,當企業賺取利潤而擴大,他們擁有影響社會的力量,政府同時視其為促進社會的夥伴,卻也是搶奪影響力的敵人,而我們最終衡量的方法即是用價格,我們計算成本、薪資,來決定企業的獲利、掌權者的特權、員工的收入,大家都希望能賺取更多利潤,卻都希望透過奪取他方來達成,但我認為這樣的看法並不能讓整體更好,只是在擂台上將選手塞入廝殺罷了。我想更好的想法是去調整利潤動機,而非用價格來解釋各方的平衡。利潤動機是組織或個人追求利潤的刺激要素,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追求利潤,不論是企業為了生存、銷售產品,又或是政府為了和平、穩定社會,也可以是社會及個人追求溫飽及目標成就,在利潤的分配上面似乎是一個零和遊戲,但在動機方面,應該是可以達成共同利益的,良善的組織及個人,應該都是為了更好的個體及群體來追求目標,而非只有破壞,我們為了更好的環境,企業製造產品、政府減少汙染、社會形成共識,這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。回到問題,的確我們目前時常無法接受被訂定的價格,但我們應該要考慮利潤動機,在追求目標的同時達到一個平衡的產出,在追求成果的過程調整個人及企業的步調,這樣一來,價格所反應的結果,才會對動機及目標有意義,接著我們才該去談是否達到效率及社會責任。而當效率及責任的前提,也就是擁有共同良善的目標被滿足時,就應該要讓價格發揮功能,我們應該試著去讓價格能夠反映過程及目標,而非僅受制於市場機制,我想社會主義的角度來利用價格,是可以達到較好的成果,所追求的應該是更好的產出,而非互相爭奪,我們可以讓價格洗牌,訂出它的原貌,讓不合理的房價、薪資回復原形,使價格發會其有的市場作用,並且才追求價格的同時,不斷為更好的背後動機、目標來努力。
價格與薪資的社會責任
— Kevin Wu
價格與薪資的社會責任
這次我想談談"價格"它在評量"人"的時候,是否能夠達到平衡效率產出及更多的社會責任。當我們開始用錢、薪水、分潤來給付給員工、股東時,大概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待,第一就是給予符合人們產出、能力的報酬,第二就是給予市場供需、合乎成本的錢,不論他們是否為變動、不穩定、過多或少、不符合效率等等,事實上就是概括了企業或是市場認定人們價值的原則。
但是這樣的價格衡量,是否為適當?物價的膨脹與緊縮會導致經濟危機,薪資的給付會導致勞資衝突,我們政府試著用貨幣、政策等工具來調整物價,讓他呈現應有的市場機制,也用法律,來保障人們的薪水,但當我們可以接受物價的起伏,最終可以利用市場機制來淘汰不良、激發進步,我們能不能接受薪資的起伏來衡量人們?很明顯的,現在的社會似乎無法接受,導致政府也必續做點什麼來干預工資的訂定,那麼工資存在的意義是否仍然存在?它是不是仍然可以向一般產品一樣,當市場給予正面評價,產品將會熱賣,隨著價格提高,得到利潤,再來增加產出,而後又回饋到社會,達到一個適當的產出平衡,人們是否也可以依據自己的價格,來調整自己的性能?另一方面,人不像產品,人們有家庭、責任、成就感、情緒等等多樣的元,那價格是否能夠反映出這一方面,是否可以讓人在市場中,發展出他們應有的貢獻,同時也獲得他們應得的權力、報酬、成就感?
我想要看出最終價格可能影響的結果,要先將三個面向納入考慮:企業、政府、社會,企業希望賺取利潤、降低成本,政府希望穩定社會、獲得權力,社會希望得到地位、滿足基本需求,而大家所追求的看似有些衝突。企業將員工的薪水當作成本而希望其降低,而員工希望得到高薪來增加其地位或滿足需求,當企業賺取利潤而擴大,他們擁有影響社會的力量,政府同時視其為促進社會的夥伴,卻也是搶奪影響力的敵人,而我們最終衡量的方法即是用價格,我們計算成本、薪資,來決定企業的獲利、掌權者的特權、員工的收入,大家都希望能賺取更多利潤,卻都希望透過奪取他方來達成,但我認為這樣的看法並不能讓整體更好,只是在擂台上將選手塞入廝殺罷了。
我想更好的想法是去調整利潤動機,而非用價格來解釋各方的平衡。利潤動機是組織或個人追求利潤的刺激要素,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追求利潤,不論是企業為了生存、銷售產品,又或是政府為了和平、穩定社會,也可以是社會及個人追求溫飽及目標成就,在利潤的分配上面似乎是一個零和遊戲,但在動機方面,應該是可以達成共同利益的,良善的組織及個人,應該都是為了更好的個體及群體來追求目標,而非只有破壞,我們為了更好的環境,企業製造產品、政府減少汙染、社會形成共識,這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。回到問題,的確我們目前時常無法接受被訂定的價格,但我們應該要考慮利潤動機,在追求目標的同時達到一個平衡的產出,在追求成果的過程調整個人及企業的步調,這樣一來,價格所反應的結果,才會對動機及目標有意義,接著我們才該去談是否達到效率及社會責任。
而當效率及責任的前提,也就是擁有共同良善的目標被滿足時,就應該要讓價格發揮功能,我們應該試著去讓價格能夠反映過程及目標,而非僅受制於市場機制,我想社會主義的角度來利用價格,是可以達到較好的成果,所追求的應該是更好的產出,而非互相爭奪,我們可以讓價格洗牌,訂出它的原貌,讓不合理的房價、薪資回復原形,使價格發會其有的市場作用,並且才追求價格的同時,不斷為更好的背後動機、目標來努力。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