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OKR目標管理

思考點子,說出你的成功故事

一個好的點子,不能只停留在點子階段,為了達到目標,我們必須說一個「足以服人的好故事」!

💡
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?
「來個 Brainstorming 吧!」可能是很多企業想點子的方法,這方法沒問題,但如果沒有前置作業,就只想趕快找事做,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!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,怎樣讓「點子」成為「好點子」。
💡
讀完這篇你會知道?
1. 怎樣想到更有意義的點子
2. 怎麼建立點子→達到目標的關聯
3. 怎麼樣讓點子更完整

比較點子的難題

在上一回,我們已經把目標、管理人員都分好了,下一步就真的要開始做些事情了。

多數企業用的方法,可能是Brain storming來幫助我們想想要做哪些事,而我們的方法也差不多,只是在擁有演繹樹、OKR後,想點子的基礎有些改變。

過往,可能習慣針對最大目標發想,如向大家提問:

「如果要提升使用率,有什麼好方法 ?」

此時,想出來的方法常面臨一個大問題

「這些點子,難以比較優劣」

例如「發優惠券」vs「美化官網」哪一個更能提升使用率呢 ?

你會發現無從比較,因為點子的細節、效果都不清楚,甚至連美化官網和提升使用率之間有沒有關係都不知道。

因此,沒準備就進行Brainstorming,即便想到很多點子,都可能因為資訊不足而難以被採用,或是無法比較,只能隨便選一個試試看。


切割得更細,與目標關聯﹑容易驗證

但當我們有了演繹樹後,事情就變得不同了。

也就是在Brainstorming前,利用演繹樹把大方向切成小方向,會讓點子之間的比較基礎變得更明確。

例如,我們不要針對「如何提升使用率」,而是針對更小的方向「如何提升註冊意願」來進行點子發想。

當範圍縮小很多,因為容易進行測試、比較,就更容易知道效果如何,並且點子的細節會更容易猜想到。

例如,就會瞭解不該發給舊用戶優惠,不該美化會員才看得到的畫面。

此時,我們的點子就更完整地與目標、策略結合了。你可以使用 Miro 作為點子發想的輔助工具,它是以便利貼為主,附加很多附件、圖片功能的線上討論工具。不過依照我的經驗,點子發想是快速﹑動態的事情,使用便利貼、海報紙仍舊是最好的選擇!

MIRO

Idea 很廉價,產生價值才是Good Idea

不過,只要學會演繹樹、熟悉Brainstoming的方法,就算是國高中、大學生,也都能想到一堆點子,這其實也意味著單純的點子價值是很低的。

而要讓Idea成為Good Idea,就是必須能被落實,並替公司帶來實質效益。反過來說,在點子發想階段的時,我們其實在「假設這個點子效益不錯」。

在有了初步的Idea的下一步,就是要提高假設的可信度,也就是用一個完整的故事來說明點子,讓點子逐漸發展成方案、小規模測試、大範圍使用。

你需要一個完整的故事

既然點子和目標一樣,都可能是達成願景的其中一個假設,我們勢必就要蒐集更多的證據,來證明我們所想的點子有用。

而透過建立「故事線」能幫助我們說服自己、主管,這個Idea是值得做的。不僅如此,故事線也能幫助你和你的團隊判斷,目前應該優先蒐集哪些證據,來支持後續的行動。

故事線類似這樣:

這只是範例,實際上要長什麼樣子,要由被說服者、說服者自己決定

故事線的用途,是幫助你釐清,要說明哪些事情。這些事情無關乎報告的順序、口述方式,而是為了用很理性、完整、有脈絡的方式來增強點子的說服力,以及方便我們掌握整個架構。

在實務上,你可以把灰色區塊,想成你的簡報PPT大綱或目錄,而每一個綠色方塊,就是1頁或多頁的簡報內容。

如何讓故事變得完整 ?

前面有提到,單純的 Idea 其實很廉價,要成為能被執行的 Good Idea 就是要考慮到可行性的問題。

當有了說服主管、業主的故事線(故事脈絡)後,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其實沒辦法填寫。因為此時此刻,我們只有點子的概念是明確的,執行方法、如何證明有效、成本如何…都需要很多的討論、規劃、證明才能讓故事完整。

因此,在有了初步的故事架構後,下一步,就是不能空口說白話,而是要拿出一些實際的的證據,來證明我們的假設是對的,並且能想出更細緻的執行方法,來真正發揮影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