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以心情為核心的生活管理法:讓節奏與成效更平衡

以「心情」為基準調整生活管理,透過調整視角、減少工作量和放寬期限來減輕壓力,並根據心情和行動量的四個象限來判斷調整策略,從而穩定地朝目標邁進。

Kevin Wu

今年,我試著用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生活管理——不是從目標、時間或進度出發,而是從「心情」開始調整。結果效果非常好!


🕒 當我感到時間壓力時,我這樣調整:

每當時間壓力大、開始焦慮,我會立刻調整跟時間相關的事:

1️⃣ 調整視角
從「今天下午要做哪些工作?」
變成「這周有哪些工作?」

2️⃣ 減少工作量
從「一週做 20 件事」
變成「只做 5 件」

3️⃣ 放寬期限
從「60% 的項目有硬性期限」
變成「只有 10% 的項目設期限」


📉 當目標數字讓我失去動力,我這樣應對:

如果覺得目標數字遙不可及、看不到希望,我會這樣做:

1️⃣ 調整數字
從「希望提高 50%」
變成「提高 15%」

2️⃣ 刪除數字
從「要達到 50 分效益」
變成「完成某些行動就算達成」

3️⃣ 減少目標數量
從「一年完成 20 個目標」
變成「完成 10 個」


📊 評估的標準:不是效益,而是情緒與承受度

我不再單靠達成率或效益來判斷狀況,而是看自己是否能:

  • 負擔得起
  • 🔁 維持節奏
  • 🙂 保持心情與信心

我會用四個象限來觀察自己的狀態,並對應做出調整:


🌪️ 心情差、行動高

這是壓力爆表的狀態,也是我最常遇到的。

🔧 調整方式:立刻降低行動量
否則長期下來,不只心情會繼續下滑,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想做事,最後掉入兩者皆低的狀態。

🌫️ 心情差、行動低

這是低谷狀態

🔧 調整方式:
  1. 完全放下目標與任務,做一些當下就能開心的純粹行動(例如聽音樂、看日落🎶)
  2. 或者專注完成一件心中掛念已久但一直被打斷的事,重拾內在動力。

🌤️ 心情好、行動低

這是恢復期

🔧 調整方式:
做一些有興趣、輕鬆的事情,慢慢找回狀態,但又不破壞好心情。

🌞 心情好、行動高

這是生產力最旺盛的階段

🔧 調整方式:
挑戰一些需要創意或帶有不確定性的項目,讓自己往前更進一步

🌱 結語:用心情管理生活,讓壓力與成效取得平衡

用這種「以心情為核心」的方法調整後,我發現自己:

  • 更穩定地向目標前進
  • 減少了無效壓力
  • 更懂得照顧自己的節奏與情緒

希望這些經驗也能帶給你一點啟發與靈感!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