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樂,總比我們想像的還痛苦。 經過了三個月的成長特訓後,我給這樣的過程下了個總結: May 8, 2018 — Kevin Wu “A toddler standing at the bottom of a tall staircase” by Mikito Tateisi on Unsplash 快樂,總比我們想像的還痛苦。 Photo by Francesco Gallarotti on Unsplash經過了三個月的成長特訓後,我給這樣的過程下了個總結:成長,比想像中的難上許多;快樂,比想象中再痛苦一點。成長與努力是為了什麼?要談成長,我得從大學一直到工作的第一年開始說起。那時的我,認為成長總是與努力畫上等號,努力學、努力聽、努力看,但卻很容易在過程中迷失,會認為自己應該這麼做、應該要努力,成長從純粹的挑戰,變成無形的責任與壓力。這樣有不對嗎?似乎也沒有,因為一樣可以達到成功的目的,只是會讓人生變了調。不知道這個比喻好不好,我覺得有點像原始人吃飯與現代人吃聖誕大餐的差別一樣。原始人只為了吃飽而去吃,雖然達到目的,但那一口口的飯吃起來毫無情感。但聖誕大餐不同,是為了吃出氣氛、吃出情感、吃出意義,而不是純粹為了填飽肚子,不是為了吃而已。再回到成長這件事情,以前的我就像原始人一樣,認為自己有責任成長,因為要賺錢、要成功、要被人認可,換句話說,就只是為了活下去。於是在每一次的挑戰與修煉面前,給自己的就是壓力,漸漸地,成長這件事,變成了成長本身,附加在身心上的體會,就只剩勞累。也許你也有一樣的經驗,這種用催眠與強迫的成長方式,當然就讓身心受不了,於是開始頹廢、開始消極。變得在積極與消極之中震盪起伏,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做點事情,感覺重回軌道,但馬上又累了,於是再次回到被大家認為頹廢的生活。但不是我們願意這樣,是我們真的累了。為了成功的成長、為了成長的成長,讓人好累好累。有意識地成長,比想像中還難現在的我,比過去好上非常多,差別不是在技能變得更純熟、職位或薪水變得更高,而是對於成長有了全新的看法。過去的我,會不自覺地認同成長是應該的、努力是應該的、進步是必須的。以上三件事情,到現在我依然沒有認為不對,但有個地方出了嚴重的錯誤 —「不自覺地」。沒辦法察覺自己的成長狀態,或是體會不到自己的身心狀況,不論對於成長生活,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。想像一下你的大腦是公司的慣老闆,身體則是無力反抗、聽命行事的下屬。身為慣老闆的你,要營收、要品質、要規模、要成長,下屬們接受命令,知道「應該多跑業務」、「應該嚴格要求」、「應該鍛煉自己」,時間久了就發生兩件事情。第一,老闆為了成長而要求員工加班;接著,員工事務愈趨繁忙、壓力太大開始崩潰。這樣的企業,從老闆的行為看不到願景和身為企業的人道,只看到了紙上的數字成長;從員工的日常看不到工作的樂趣,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,只看到空虛的靈魂。你會發現,如果自己的腦袋與身體,就如同慣老闆和死員工一樣,彼此之間不溝通,一方只為了目標與生存,一方只知道做事,最終仍會以失敗告終。.「自我察覺地成長」就像老闆與員工的聊天談心一樣,分享彼此認同的價值觀,嘗試磨合、找出一個雙方都認同的願景與做事方式,這才是一個好的合作,每天的工作,才會變得快樂有價值。我在嘗試「有意識地成長」後,不單單是改變每天做事的流程,更改變了做事的狀態與心情。在每天的開始時,會看看昨天的成果,知道昨天做了什麼後,會鼓勵一下昨天的努力,接著看著這個月、這一季、這一年的目標,並想像一下,如果持之以恆,把規劃好的事情做到,可以獲得怎樣的快樂與成就,甚至會提醒自己,中間的過程一定不簡單,但我將享受到不少特別的樂趣。在做事的當下,不論是快樂或痛苦,我的身體都會像一個即時回報狀況的好員工,告訴大腦現在處於什麼狀況:「我好像碰到了困難」、「做這件事讓我很開心」、「現在有點不想做這件事情」。大腦扮演的則是一個願意傾聽與幫助員工的好老闆,關心為什麼會碰到困難、這個困難可能怎麼解決、是在哪方面不開心。甚至會鼓勵身體「我們之前聊過一個遠大的願景,說好要一起完成,現在碰到的挑戰不容易,但放輕鬆、試著努力跨過吧!」在成長的過程中,保持清醒真的很重要,因為成長的過程往往比想像中孤獨,身旁沒人能了解自己的困境,沒人能真正掌握我們的內心,這樣不論是多好的建議、多體貼的陪伴,還是有不小的距離。但如果我們能把自己分飾兩個角色,創造一個「控管身體的好老闆」,心境與狀態會全然不同。他會成為指引道路的明燈、成為孤獨時聊天的對象、無助時可靠的夥伴,讓成長的道路順暢許多。回過頭來,一個好的成長,不是只為了吃飽而做事,要為了願景、價值、理想而做事,要能享受挑戰、與之共存。而這樣「特別的我」的存在,其實不為別的,就是為了提醒我們,在這個當下我們在做什麼,未來的景色將會多麼美麗,並在每一個最需要幫忙的時刻,挺身而出。技術上的成長,我一直認為不太難因為現在的我們,只要願意行動、願意開口、願意花時間,可以很容易取得資源並執行。但在這幾個月的經歷告訴我,成長比想像中還難,因為還包含了「保持清醒」和「本能反應」這十分衝突的兩件事。我們的身體在勞累時想逃避、在痛苦時想放棄,還會開始吞噬心靈的其他聲音,而清醒的自我就如同心軟的父母,總會不忍心看孩子當下的痛苦,於是選擇保持靜默。要如何提起勇氣、克服焦慮、嘗試溝通,是我目前覺得成長中最難的部分,也是它比我們想像中都難的原因。想像一下吧!你的孩子在學騎腳踏車的時候,摔得滿身是傷,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著向你跑來,你要怎麼忍著心痛,說服他繼續嘗試;或是我們在和另一半大吵特吵之後,又要怎麼樣鼓起勇氣,再次開始談話。一次兩次,也許我們還能熬過,但成長往往是一輩子的事,你的孩子將會一輩子學自行車,每天都還是會渾身是傷;你的伴侶永遠都會找到理由來與你吵架。我們都知道,與人相處的問題可說是世上最難解的問題之一,而成長就是一個與自己相處的問題,也就是最困難的部分。話說回來,快樂又如何呢?在我看來,快樂大致有兩種:頹廢的快樂、成長的快樂。頹廢的快樂,每個人多少都體驗過,打電動的當下、看影劇的當下、抽菸喝酒的當下,但在那個當下結束後,生活會少了許多樂趣、多了幾分空虛。除非我們一直進行,不然它遲早會消失。成長的快樂則不同,往往是在做完一件有點困難、稍微痛苦的事後,才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,並且能持續回味。也許是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,理性上我們會選擇後者「成長的快樂」,但我們的身體最享受的還是前者「頹廢的快樂」。但在先苦後甘、先甘後苦的兩難時刻,就是最值得創造第三選項的機會。為什麼我們不能在無所事事時,依然散播快樂?為什麼我們不能在艱辛困苦時,依然保持愉悅?在我心中,快樂比想像中痛苦,是因為現在有點貪心地選擇了後者,並嘗試創造一個狀態:在成長的過程中,細細品味每一個的當下、心態的變化,取找出其中的樂趣。我相信,成長並不是純粹的痛苦,其實有許多好玩之處。就像有人認為運動鍛鍊很痛苦,有人認為很有趣,成長也是一樣的道理,只是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體會,能不能拋開成見挖掘樂趣罷了。這樣的選擇原因無它,就是不願只為了成果而感到開心,不想當個只為了營收成長而開心的老闆,而是希望我與員工,每天都感受到生命的樂趣。不要為了成長而成長、不要為了目標與成就而成長,要為了快樂而成長。所以就讓成長本身也包含快樂吧!成長,之所以難,是因為要時時刻刻保持清醒,並持續與內心的糾結對抗。它其實就是一種與人相處的過程,遠比許多事情難上許多。快樂,之所以痛苦,是因為成長的快樂必定伴隨不適,而且比我們預期的還要超出許多。能不能敞開心胸,保持與內心的對話;能不能在踏出舒適圈的同時,保持自在,我想就是成長與快樂的關鍵。.最後,願你我都持續想像未來、探索內心,走在現在有點痛苦,但漸漸變得自在快樂的成長路上。
快樂,總比我們想像的還痛苦。
經過了三個月的成長特訓後,我給這樣的過程下了個總結:
— Kevin Wu
快樂,總比我們想像的還痛苦。
經過了三個月的成長特訓後,我給這樣的過程下了個總結:
成長與努力是為了什麼?
要談成長,我得從大學一直到工作的第一年開始說起。
那時的我,認為成長總是與努力畫上等號,努力學、努力聽、努力看,但卻很容易在過程中迷失,會認為自己應該這麼做、應該要努力,成長從純粹的挑戰,變成無形的責任與壓力。
這樣有不對嗎?似乎也沒有,因為一樣可以達到成功的目的,只是會讓人生變了調。
不知道這個比喻好不好,我覺得有點像原始人吃飯與現代人吃聖誕大餐的差別一樣。
原始人只為了吃飽而去吃,雖然達到目的,但那一口口的飯吃起來毫無情感。但聖誕大餐不同,是為了吃出氣氛、吃出情感、吃出意義,而不是純粹為了填飽肚子,不是為了吃而已。
再回到成長這件事情,以前的我就像原始人一樣,認為自己有責任成長,因為要賺錢、要成功、要被人認可,換句話說,就只是為了活下去。
於是在每一次的挑戰與修煉面前,給自己的就是壓力,漸漸地,成長這件事,變成了成長本身,附加在身心上的體會,就只剩勞累。
也許你也有一樣的經驗,這種用催眠與強迫的成長方式,當然就讓身心受不了,於是開始頹廢、開始消極。變得在積極與消極之中震盪起伏,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做點事情,感覺重回軌道,但馬上又累了,於是再次回到被大家認為頹廢的生活。
但不是我們願意這樣,是我們真的累了。為了成功的成長、為了成長的成長,讓人好累好累。
有意識地成長,比想像中還難
現在的我,比過去好上非常多,差別不是在技能變得更純熟、職位或薪水變得更高,而是對於成長有了全新的看法。
過去的我,會不自覺地認同成長是應該的、努力是應該的、進步是必須的。以上三件事情,到現在我依然沒有認為不對,但有個地方出了嚴重的錯誤 —「不自覺地」。
沒辦法察覺自己的成長狀態,或是體會不到自己的身心狀況,不論對於成長生活,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。
想像一下你的大腦是公司的慣老闆,身體則是無力反抗、聽命行事的下屬。
身為慣老闆的你,要營收、要品質、要規模、要成長,下屬們接受命令,知道「應該多跑業務」、「應該嚴格要求」、「應該鍛煉自己」,時間久了就發生兩件事情。
第一,老闆為了成長而要求員工加班;接著,員工事務愈趨繁忙、壓力太大開始崩潰。
這樣的企業,從老闆的行為看不到願景和身為企業的人道,只看到了紙上的數字成長;從員工的日常看不到工作的樂趣,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,只看到空虛的靈魂。
你會發現,如果自己的腦袋與身體,就如同慣老闆和死員工一樣,彼此之間不溝通,一方只為了目標與生存,一方只知道做事,最終仍會以失敗告終。
.
「自我察覺地成長」就像老闆與員工的聊天談心一樣,分享彼此認同的價值觀,嘗試磨合、找出一個雙方都認同的願景與做事方式,這才是一個好的合作,每天的工作,才會變得快樂有價值。
我在嘗試「有意識地成長」後,不單單是改變每天做事的流程,更改變了做事的狀態與心情。
在每天的開始時,會看看昨天的成果,知道昨天做了什麼後,會鼓勵一下昨天的努力,接著看著這個月、這一季、這一年的目標,並想像一下,如果持之以恆,把規劃好的事情做到,可以獲得怎樣的快樂與成就,甚至會提醒自己,中間的過程一定不簡單,但我將享受到不少特別的樂趣。
在做事的當下,不論是快樂或痛苦,我的身體都會像一個即時回報狀況的好員工,告訴大腦現在處於什麼狀況:「我好像碰到了困難」、「做這件事讓我很開心」、「現在有點不想做這件事情」。
大腦扮演的則是一個願意傾聽與幫助員工的好老闆,關心為什麼會碰到困難、這個困難可能怎麼解決、是在哪方面不開心。甚至會鼓勵身體「我們之前聊過一個遠大的願景,說好要一起完成,現在碰到的挑戰不容易,但放輕鬆、試著努力跨過吧!」
在成長的過程中,保持清醒真的很重要,因為成長的過程往往比想像中孤獨,身旁沒人能了解自己的困境,沒人能真正掌握我們的內心,這樣不論是多好的建議、多體貼的陪伴,還是有不小的距離。
但如果我們能把自己分飾兩個角色,創造一個「控管身體的好老闆」,心境與狀態會全然不同。他會成為指引道路的明燈、成為孤獨時聊天的對象、無助時可靠的夥伴,讓成長的道路順暢許多。
回過頭來,一個好的成長,不是只為了吃飽而做事,要為了願景、價值、理想而做事,要能享受挑戰、與之共存。
而這樣「特別的我」的存在,其實不為別的,就是為了提醒我們,在這個當下我們在做什麼,未來的景色將會多麼美麗,並在每一個最需要幫忙的時刻,挺身而出。
技術上的成長,我一直認為不太難
因為現在的我們,只要願意行動、願意開口、願意花時間,可以很容易取得資源並執行。但在這幾個月的經歷告訴我,成長比想像中還難,因為還包含了「保持清醒」和「本能反應」這十分衝突的兩件事。
我們的身體在勞累時想逃避、在痛苦時想放棄,還會開始吞噬心靈的其他聲音,而清醒的自我就如同心軟的父母,總會不忍心看孩子當下的痛苦,於是選擇保持靜默。
要如何提起勇氣、克服焦慮、嘗試溝通,是我目前覺得成長中最難的部分,也是它比我們想像中都難的原因。
想像一下吧!你的孩子在學騎腳踏車的時候,摔得滿身是傷,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著向你跑來,你要怎麼忍著心痛,說服他繼續嘗試;或是我們在和另一半大吵特吵之後,又要怎麼樣鼓起勇氣,再次開始談話。
一次兩次,也許我們還能熬過,但成長往往是一輩子的事,你的孩子將會一輩子學自行車,每天都還是會渾身是傷;你的伴侶永遠都會找到理由來與你吵架。
我們都知道,與人相處的問題可說是世上最難解的問題之一,而成長就是一個與自己相處的問題,也就是最困難的部分。
話說回來,快樂又如何呢?
在我看來,快樂大致有兩種:頹廢的快樂、成長的快樂。
頹廢的快樂,每個人多少都體驗過,打電動的當下、看影劇的當下、抽菸喝酒的當下,但在那個當下結束後,生活會少了許多樂趣、多了幾分空虛。除非我們一直進行,不然它遲早會消失。
成長的快樂則不同,往往是在做完一件有點困難、稍微痛苦的事後,才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,並且能持續回味。
也許是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,理性上我們會選擇後者「成長的快樂」,但我們的身體最享受的還是前者「頹廢的快樂」。
但在先苦後甘、先甘後苦的兩難時刻,就是最值得創造第三選項的機會。
在我心中,快樂比想像中痛苦,是因為現在有點貪心地選擇了後者,並嘗試創造一個狀態:
在成長的過程中,細細品味每一個的當下、心態的變化,取找出其中的樂趣。
我相信,成長並不是純粹的痛苦,其實有許多好玩之處。就像有人認為運動鍛鍊很痛苦,有人認為很有趣,成長也是一樣的道理,只是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體會,能不能拋開成見挖掘樂趣罷了。
這樣的選擇原因無它,就是不願只為了成果而感到開心,不想當個只為了營收成長而開心的老闆,而是希望我與員工,每天都感受到生命的樂趣。
不要為了成長而成長、不要為了目標與成就而成長,要為了快樂而成長。所以就讓成長本身也包含快樂吧!
成長,之所以難,是因為要時時刻刻保持清醒,並持續與內心的糾結對抗。它其實就是一種與人相處的過程,遠比許多事情難上許多。
快樂,之所以痛苦,是因為成長的快樂必定伴隨不適,而且比我們預期的還要超出許多。
能不能敞開心胸,保持與內心的對話;能不能在踏出舒適圈的同時,保持自在,我想就是成長與快樂的關鍵。
.
最後,願你我都持續想像未來、探索內心,走在現在有點痛苦,但漸漸變得自在快樂的成長路上。
目錄